当发生侵犯商标权行为时,人工智能企业作为注册商标的权利人,其对注册商标的保护措施即由预先保护转为事后保护,通过追究侵犯商标权行为人的法律资任,制止侵犯商标权行为继续并向侵权行为人索赔。但是,侵犯商标权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承担是以人工智能企业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为前提的。如果人工智能企业尚未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就无从要求他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无从采取救济措施。因此,人工智能企业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是人工智能企业对商标进行事后保护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企业及时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不但可以避免人工智能企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还可以维护商标的信誉免受进一步的损害。
侵犯商标权行为发生后,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存在发现不及时的问题。有的人工智能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人工智能企业平时不注意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监视,当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显著下降时,才被动地查找是否存在侵犯商标权行为问题当人工智能企业发现市场上有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存在时,人工智能企业不但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损失巨大,而且很可能造成商标信誉的损害。一般地,产品的销售损失还可以通过追究侵犯商标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挽回,但商标信誉的恢复就不是通过赔偿就能解决的问题了。目前侵犯商标权已从简单地假冒、以次充好发展到以高科技为手段的制造假言商标标识和防伪标志,使人工智能企业防不胜防。为此,人工智能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去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
人工智能企业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主要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人工智能企业自身应当建立健全商标监视机构。人工智能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商标监视机构和人员,作好经常性的市场调查,通过自己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及时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其次,人工智能企业要主动向社会和消费者介绍辨认真假商标标识的知识,鼓励消费者举报侵犯商标权行为。人工智能企业自身因人力和物力的有限,其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监视也是有限的。而分布广泛的消费者才是侵犯商标权行为监视的主要力量。由于侵犯商标权行为的高科技化,普通消费者如果不具备鉴别知识很难发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假冒伪劣产品,所以人工智能企业要主动向社会和消费介绍辨认真真假商标标识的知识。同时,即使消费者有知识有能力去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山于我国商标法并未规定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举报义务,消费者亦未必举报侵犯商标权行为。为了鼓励消费者举报侵犯商标权行为,有些人工智能企业设立侵犯商标权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举报侵犯商标权行为查证属实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这是发现侵犯商标权行为措施的一种有效尝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