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笔记本电脑的朋友而言,大核显处理器一定不会陌生。这类处理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单芯片上实现更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从而兼顾人们对轻薄化设计和高性能的需求。但从目前这一品类的表现来看,其似乎正面面临销售困境。
大核显处理器通常具备旗舰级的CPU核心和集成GPU,其性能往往可以达到中端独显的水平。通过超高带宽的内存统一总线,这些处理器能够同时满足CPU和GPU的需求。不过这种设计下,散热能力和性能肯定会被一定程度压缩。
虽然轻薄化也算是目前办公型笔记本电脑的一大趋势,可即便如此,大核显处理器的前景也并不乐观。拿NVIDIA这边的N1X PC处理器来说,其就被外网传可能会延迟到2027年发布,儿Intel的Nova Lake-AX平台也被传言可能不会发布。这些消息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这类处理器的需求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在AI等技术的大力普及下,对于性能的要求几乎已经成为共识。而大核显处理器性能不达预期,也致使其无法必定跟不上目前市场需求的步伐。
另一个方面,大核显处理器的尴尬定位,也注定了厂家们不会对其投入太多研发精力,而且会主动限制其性能发挥。如果大核显处理器在性能上如果过于强大,可能会与自家的独显产品线产生竞争,营销到自家明星产品的市场表现。
虽然大核显处理器有苹果的M系列这样相对成功的范例,但其在性能和规模仍然无法与高端独显媲美。对于NVIDIA、AMD和Intel来说,大核显处理器更像是为了实现生态垄断,防止有新的竞争对手入场而做的占位。而主动降低大核显处理器的性价比,自然也能够将用户导流至自家的旗舰产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