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市场上,偶尔会遇到这样的保险顾问:推销产品时主动提出返佣——只要购买保险,就返还部分佣金;或者承诺返现,直接给一笔现金作为“优惠”。这种看似划算的交易,实则藏着不少风险。对于这类保险顾问,直接拉黑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一、“反佣返现”本身不合法
保险行业有明确的监管规定,禁止保险销售人员以返还佣金、给予现金等方式诱导客户投保。监管部门将“反佣返现”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涉及的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资格等。
从法律层面看,保险合同的订立基于公平、自愿原则,“反佣返现”本质上是通过不正当利益交换促成交易,破坏了市场秩序。一旦发生纠纷,因交易涉及违规行为,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保护。
二、服务质量会大幅缩水
保险顾问的佣金是其提供服务的合理报酬,涵盖前期产品讲解、投保协助,以及后期的续期提醒、理赔协助、保单保全等一系列服务。如果佣金被返还,意味着顾问的实际收入大幅降低,后续服务自然难以保障。
投保后,消费者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忘记缴费需要提醒,理赔时不知道准备哪些材料,想调整保单内容需要指导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保险顾问协助解决。而接受“反佣返现”后,顾问可能会因无利可图而消极应对,甚至直接失联,导致消费者陷入“投保易、服务难”的困境。
三、产品匹配度难以保证
正规保险顾问的核心工作是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责任、财务能力等因素,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但以“反佣返现”为诱饵的顾问,往往更关注“成交”本身,而非产品是否真正匹配需求。他们可能会优先推荐佣金比例高的产品,而非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这种“为了返佣而买保险”的行为,最终会导致消费者花了钱,却没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后续理赔可能埋雷
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理赔。一份看似便宜的保单,若在理赔环节出现问题,所有的“返佣返现”都将失去意义。部分“反佣返现”的顾问为了快速成交,可能会隐瞒产品的免责条款、健康告知要求等关键信息。比如,消费者有既往病史,顾问却不提醒如实告知,只说“没问题可以投保”。一旦发生理赔,保险公司会因未如实告知而拒赔,此时顾问早已不见踪影,消费者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五、行业生态被破坏
“反佣返现”看长期会损害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当越来越多的顾问靠返佣竞争,正规顾问的合理收入被挤压,难以维持生计,最终可能导致专业人才流失。而留下来的,可能是更擅长“走捷径”而非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消费者想找到真正专业的顾问、买到合适的产品会越来越难。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买保险是为了转移风险,获得长期保障和服务,而非贪图一时的小利。那些愿意靠违规手段成交的顾问,既无法提供可靠的服务,也无法保障后续的理赔。
(本文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