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医疗领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人工智能 + 医疗”的应用模式越来越广泛,在眼科医学方面尤为突出。相较于传统医疗语境,人工智能技术在多种眼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建议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效解决了医生工作效率有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专业眼病医生培养周期长等痛点,大大改善了常见眼病的诊疗现状。

人工智能其作用本质可以概括为:模拟人的思维与神经网络,运用高效算法从大量数据信息中挖掘规律,进而实现对表征现象的总结与解释以及对未知数据的预测与分析。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眼科以独特的学科优势更是与人工智能碰撞出引人瞩目的火花。但婴幼儿眼科人工智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实际应用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其一,机器学习方法仅能基于数据差异的训练输出结果,难以给出疾病诊断的解释与依据,短时间内难以被医生与患者接受,即具有“黑匣子”效应;其二,不同检查设备获取图片存在成色、分辨率、敏感度上的差异,这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造成了阻碍,同时影响了对准确性的评估;

其三,由于婴幼儿群体的特殊性,绝大部分成年人眼病的人工智能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婴幼儿眼病,而往往婴幼儿眼病的筛查难度较大,尤其是针对罕见眼病的诊疗研究难以收集足够的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势必影响模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其四,人工智能应用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诊疗失误责任承担问题都有待解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