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睿投资发起,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省股交中心、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琥珀文化传媒承办的2018中国云销大会顺利召开。要出发创始人丁根芳先生受邀参会,并作了题为《微信流量生态的商业机会探索》的主题演讲。

       01

  为什么微信流量存在系统性的机会?

  微信流量在今年年初活跃用户超过了10亿,在用户的消费频次上,微信是中国过去七年所有移动互联网创业中用户最活跃的、打开频次最高的一个APP。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逐渐走向了社交时代,从某种程度上,在微信里面获取流量也是目前来说最快捷、最简单的方式,而且可能是红利最大的一个方式。

  我们去对比,在过去变化的核心是通讯录,微信里面最核心的是社交关系链,我们所看到的拼多多、云集的崛起,其实都是运用了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所以过去的手机可以看成是点对点的通讯,而微信通讯逻辑我们看到的是单对多的通讯逻辑,以及这里面强信任关系的积累。

  02

  微信可以是很多商业机会的起点

  所有的创业,真正要寻找的红利是如何最低成本的获取流量,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凡是能够更低成本获得更好的流量的话,这里面都有相应的创业机会。

  而微信流量三大玩法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第一是拼团,拼多多就是运用了这样一个模式。第二是分销,云集就是分销。第三是裂变。

  基于关系链。拼多多的拼团、云集的分销以及知识分享,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人与人信任的社交关系不断地扩散和传播,从而实现了每一级十倍或者一百倍上万倍,通过上万倍的扩散才实现了今天的成功。

  微信里巨大的机会来自于城市的下沉。就好像我来自于浙江的农村,县级市是中国城市最基本的单位。在这些县级市,淘宝的渗透以及京东的渗透,包括携程在旅游领域的渗透,或者像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的渗透,都很低。但是在这些城市每个人都安装了微信,所以微信可以到达的地方是一切社交关系链的起点,也是很多商业机会的起点。

  在过去APP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微信社交电商时代,两大区别是之前的时代是通过获取流量实行转化,达成交易。在社交时代变成直接达成交易,获取流量。比如像云集,通过优质供应链对微商进行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逻辑。事实上,这个逻辑可以在各行各业进行复制,今天只是在实物上,我们还可以在教育、医疗、旅游、金融方向上,去怎么样利用这个社交关系链获取机会。

  平台机会。通过超级社群裂变平台,完全可以实现新的平台的崛起,因为微信很难成为一个纯粹的购物平台,微信也很难成为一个纯粹的在线教育平台。所以这里面良好的利用社交关系,极有可能实现新品牌的崛起。

  工具的机遇。基于微信生态下的工具,有赞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还有新崛起的基于公众号崛起的See小电铺等等都是一些典型。

  游戏的机遇。随着小程序快速爆发,从跳一跳和头脑王者通过社交流量获取,从而形成游戏的产业链,这是今年明年非常热门的方式。

  03

  互联网三段论

  互联网在过去20年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波是社交互联网,微信已经成为像Windows操作系统上如何形成新的操作机会。在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主要应用集中在这四大方向:第一是资讯,比如我们看到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升级到今日头条的资讯。第二是社交,像微信、QQ。第三是娱乐,比如娱乐视频、游戏都是娱乐方向。第四是电商,这是四大主流应用逻辑。

  资讯和社交是超级集中的,很难挑战,这里面是超百亿美金的超级平台。但在娱乐和电商方向还有非常多的机遇,如果善用社交关系链可以生成非常多的公司。比如像音乐、视频、直播、游戏,在最近两年里有非常多的独角兽产品。在电商里,无论是实物电商、服务类电商,还是专门去支持电商生态的工具,到金融和物流,这里面都有非常多的机会。

  我们公司是在旅游领域,实际上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旅游代表人物一直都是携程,中国第一的旅游社交平台会是谁呢?在旅游领域的社交平台会是谁呢?要出发正在向这个方向发起猛烈进攻。

  一个工具,三大场景,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的各种裂变或者是分销,或者是集团等等。所以未来还有更多机会,比如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的打通,这里面更多机会是为整个电商全产业链进行为2B赋能,以及打造2C直接服务的逻辑链条。还包括像教育、游戏、金融等等,在这些产业链里面都有非常多的机会。

  我相信在未来两到三年会有更多垂直应用会在微信流量生态上、社群流量生态上崛起。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但这一波发展的特点比过去七年移动互联网这一波更快,到10亿美金量级的公司真正机会可能只有两年时间。

  一切快速增长的公司都在应用社群的裂变,如果没有应用好这一点基本上也没戏。我们推测所有在进行社群经济上半场的选手下半场就是区块链,我们公司也在大量布局AI和区块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